大家好,我是老高,咱們今天來講宇宙中最神奇的星球,地球。
我們講了土星、木星都沒講地球,今天我們就在系統來講一下地球是怎麼個星球?其實這個事情得從2000多年前說起,在那個時候地球上人認為咱們地球是宇宙的核心,所有的星球都圍著地球轉,這也合理,我們看這就是這麼個情況,是吧?
這種思想持續了1800年,直到大概500年前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想法,這個人就是哥白尼,他是波蘭的一個天文學家,他通過觀察和計算,他就發現很有可能不是所有東西繞著地球在轉,而是地球在繞著太陽轉。於是他寫了本書,這本書就是《天空的革命》裡邊就第1次提到我們的地球是繞著太陽轉,當時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接受的,但是後來隨著更多的天文學家的研究和計算,他們漸漸開始發現哥白尼說的可能是對的,真的是地球在動,於是從天動說就漸漸轉向了地動說。
那麼隨著地動說的發展,人們也漸漸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我們地球其實是宇宙中無數個普通的星球中的一個,這種想法,被稱作叫哥白尼原則。那麼後來這個事情到了一九二幾年的時候,又出來一個牛人,人家叫哈勃,他通過天文望遠鏡又發現另一個人們不知道的事情,就是宇宙里不光有銀河系,還有其他的星系,那麼哈佛這個發現就讓人明白了,宇宙比我們想像的大,於是就更加加重了地球是整個宇宙中平凡星球中的一個的這麼個想法,那麼這樣一個想法後來發展成一種理論就叫平庸理論。
但是在平庸理論基礎上就會產生一個矛盾,宇宙中應該還存在很多像我們一樣的生命體。於是很快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很多天文學家還有一些名牌大學就組成了一些組織,要去尋找地外文明,這個計劃被稱之為叫seti。那麼怎麼找呢?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過接受電磁信號,如果地外有高等文明的話,他們就能發出來一些有規律的或者是故意的一些信號,這個東西傳輸速度非常的快,所以不管離我們多遠,只要我們不停收的話,只要收到一點大概就知道有地外文明,而且因為我們目前的觀測技術觀測個100億光年之外的地方都是能觀測的。 所以只要那個地方發出信號來,我們就是能收到
小茉:會不會信號發射方式不一樣?
老高:有可能,但是我們幾乎所有的信號都在接收,不管什麼頻段,信號其實就是一種震動。
小茉:沒有震動
老高:你說沒有振動的信號,那不存在。
小茉;要是量子糾纏那種
老高:哦,那種可能有。就是說量子糾纏中間怎麼傳信息我不知道是吧?如果是宇宙中全都是用量子糾纏進行交流的話,我們就太癟了,是吧?也就是說不應該是宇宙中所有人都量子糾纏,是吧?至少有一點和我們差不多水平是吧?
那麼除了用信號接收之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真的派飛船出去,比如說我們現在派個飛船到火星上去著陸,然後把土壤裡邊有沒有過生命的跡象,再一個就是像航海家號一樣,就一直往外飛,看到個星球就轉兩圈,然後再飛出去,直到找到地外文明為止。但是這個計劃已經過去60年,到現在為止人類仍然沒有發現地外文明,天文學家其實漸漸開始產生了一個懷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找到生命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平庸理論錯了?就是說地球它並不平庸,如果我們是很特別的,找不到就很正常。
那麼地球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我們來看一下,就是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去掉之後,地球剩什麼?
小茉:石頭,水
老高:沒錯,這是個關鍵,你把生命都去掉了之後,地球上是有石頭,但石頭火星上也有、月球上也有,但是這些星球都沒有的東西就是液態水。而且我們以前在生命裡邊,你提到說沒有任何生命離開液態水能夠活,所以液態水應該是生命必須的一個條件。那麼水為什麼對生命這麼重要?其實有幾點原因,第1個就是水可以溶解和運輸養分,生存是需要養分的,如果沒有一個運輸養分的這麼一個東西存在的話,我們就不能接受養分。
那麼第2個就是水的比熱容非常的大,就能保證地球上溫度的穩定。地球上之所以溫度變化不是那麼劇烈,主要就是因為有大片海洋。你看月球上沒有水,白天200多度,晚上零下100多度啊,這就不太適合生命生存。那麼水這個東西其實在宇宙中也不是那麼罕見,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在宇宙中水存在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冰,而不是液態水。那麼地球上為什麼會有液態的水?就是因為地球離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剛剛好,那麼根據水是液態這個條件,科學家計算了一下,在太陽系中什麼地方能夠保證水是液態?
這個區域被稱之為叫適居帶,適居帶非常的狹窄,而地球就偏偏整個軌道就在適居帶,地球離太陽再稍微近一點,就離開這適居帶就變成跟金星一樣,地球軌道再大一點也離開了適居帶就變成了火星一樣。那麼水當然也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條件,還有很多其他的條件,那麼天文學家就整理一下,說必要條件至少有二十幾個。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首先第1個就是這個星球圍繞著恆星旋轉的軌道必須是幾乎圓形,它不能橢圓,太橢圓就是遠地點就離太陽太遠近,地點又離太陽太近,那不行。
第2個就是這個星球必須有適當的質量,太大的話,重力太大,質量太小的東西都飄起來也不行。第3個就是很神奇的一點就是說,這個星球必須有一個比較大的衛星,衛星的大小啊,剛好跟月亮差不多大為好,這也就是我們在月球的影片里不斷強調說月球神奇的地方,作為一顆衛星,月球太大了,但是對於地球上產生生命來說卻剛剛好。那麼月球大一點有什麼好處?就是它能夠穩住地球的自轉軸,地球是有個傾角的,如果沒有月球的話,地球就開始在晃,如果地球晃了晃,上面的水也不穩定了,上面的四季大氣什麼都不穩定,正因為有這麼個大個月球在這,地球軸他穩在這,他就可以保持一個很平穩的旋轉。
小茉:多假啊
老高:對啊,額呵呵呵。所以月球的存在就保證地球上四季分明、大氣穩定、海洋穩定,就能保證地球上能夠產生複雜的生命。
小茉:像不像小時候做小製作之類?
老高:有,就感覺是精心設計的,對吧?而且這個星球還得有適當的磁場,沒有磁場的話守不住大氣,然後就會被太陽風或者是被其他射線摧毀上面的生命。那麼第5點就是大氣中要含有適量的氮氣和氧氣,這個比例得剛剛好和地球差不多才行,宇宙到處都是太陽那種恆星,這些恆星都會發出有害的射線,而大氣的成分剛剛好保證了有用的射線能照到地球上,其他都被屏蔽。
就像什麼紫外線或者是特彆強的伽馬射線,那些東西是生命存在不需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恰好都被臭氧層擋住了,而我們是需要光線的,需要什麼樣的光線?需要可見光,可見光偏偏它就能穿過大氣層,照到地面上。科學家分析說,宇宙中照到地球射線的範圍,比如說大概有這麼個範圍,而我們地球能接受的範圍了,就這麼窄,就一條縫,偏偏就這一條縫對我們有用,就這一條縫來找你,我們的大氣就起到這個作用。
牛不牛?而且還有一點很神奇的就是我們大氣是透明的,別的星球也都有大氣,太渾濁了,他渾濁就造成太陽光都照不進去,看不見地表,我們有大線還這麼透明清澈的。這很難得,就說大氣成分,比如氧氣和氮氣的比例,還有二氧化碳的比例,如果稍微變一變,馬上就變渾濁,就現在剛剛好,完全透明。而且這個星球上還是要有適當的陸地和海洋的比例,純粹的海洋也不行,就是說不穩定得有一塊穩定的地方才行。沒有陸地了很難孕育高等生命。
小茉:馬里亞納海溝很穩定啊
老高:最底下是穩定,但是那個地方陽光就照不進去,還有就是星球的地殼得比較薄才行。地殼太厚就不會有地殼的運動,沒有地殼的運動了就不會有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產生。沒有化學反應會怎麼樣?地球上就不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物質,沒有各種各樣的物質的話,就不存在什麼養分啊,也不存在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你看月球它就地殼不動,所以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他都那個樣子,就不能產生新的物質,但是地球不一樣,地球地殼它總在動底下岩漿往外冒,和海水間反應,就產生各種各樣的養分,也就是說這個星球它本身得是個活的星球,能動的
小茉:它是活的
老高:對,只有地球是活的,剩下的星球都一動不動了,一塊石頭怎麼產生生命呢?
還有這個星球呢還必須有一個適當的恆星,就是這個恆星不能發出這個光太強烈就把什麼東西都照死了。而且恆星它質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跟太陽大小剛剛好
小茉:又來了,哈哈哈
老高:太大的話,就會把我們引過去撕裂,太小的話就拉不住我們就飛走了,而且光線有點太弱,而且太陽和很多恆星不一樣,它能夠持續的發出溫柔的光。有一恆星,他不是持續一閃一閃的那種,你也受不了,對不對?或者他個十幾年他不發光了,又過了十幾年,不停的發出強光,你也受不了,像太陽這種很溫柔的,就保持穩定的狀態,不停地散發著柔和的光就很少見。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太陽質量太大的話,就會造成潮汐鎖定,地球就永遠一個面沖著太陽那就完了。而且這個星球還得有一個超大的行星在外側保護著它,像木星一樣,不然的話宇宙中有大量的隕石、塵埃這個東西,如果沒有個超大星球就在外面保護著,把那些塵埃什麼都吸走的話,一天掉下來個三五個隕石的咱也受不了。
小茉:不是有地底人在擊毀隕石嗎?
老高:地底人就忙死了,我剛才就已經說了9個條件了。第10個條件就是說我們地球不僅要在太陽系的適居帶上,也要在銀河系的適居帶,就從銀河系的角度來說,也有適合生命居住和不適合生命居住的地方,離銀河系中心太近的話,銀河系中心全是大星球,距離都非常近的。
如果地球在那個地方以地球的大小的話,很快就被其他星球吸走,就撞在其他星球上了,或者是由於太亮,我每天就沒有晚上就被燒死了,而且離銀河系中心太遠也不行,離星系越遠的地方物質越輕,不容易形成一些重金屬元素。地球需要一個鐵核,在離星系比較遠的地方很難形成鐵,所以根據這個條件,科學家又算出來一個適居帶,適居帶也很窄,地球偏偏就在適居帶,而且這個適居帶不是連續的,這個星系啊都是有一條腿一條腿來,地球不能在這個腿上,那個地方有超多的一個超新星,就是一種隨時都要爆炸的星星,還有很多的隕石,地球在那,很快可能就被擊毀了,所以從整個銀河系來看,地球也絕對是一等一中的一等一。
小茉:最貴的
老高:就沒有見過這麼好的地。那麼就這樣的條件大概有二十幾個,如果每一個條件我們都認為它是宇宙中大約有1/10的概率會有的話,那麼這二十幾個條件合起來,地球產生幾率有多低?就叫1000萬兆分之1,什麼概念?我們整個銀河系當中有1000億顆星,也就是說我們地球在整個銀河系中誕生的幾率也只有億分之一,需要有一億個像銀河系這麼大的星系才可能誕生一個地球。而且我們這次只是一個粗略的估算,就是說每個條件都算1/10,但有些條件明顯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幾率,比如說有液態水這一點,你找1000個星系都很難找到,有一個上面有大片的海洋,比如說是有透明大氣這一點,你找1萬個其實都很難找到一個,而且這只是我們推算出來二十幾個必要條件,還有可能有其他條件,所以最終你會覺得整個宇宙中能有一個地球都了不起,條件太苛刻,那麼從這一點上來說的話,你就說你說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小茉:也不算吹
老高:也不算吹,呵呵呵
所以說各位住在宇宙中可能最神奇的一個星球上。還有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考慮過?我們怎麼知道地球這麼特殊的呢?是因為我們觀測的宇宙嗎?這個事情說起來很正常,但其實非常不正常,就是我們為什麼能夠觀測宇宙?你想沒想過這個問題?
小茉:我們能看到
老高:對啊。
小茉:因為是透明的吧,沒錯,我們的大氣是透明的,它不僅僅是影響光線怎麼照進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我們能不能看到外面的問題。我們在任何一個其他星球,就算有大氣、有地面、有海洋,什麼都有,大氣如果不透明我們就看不見外面。
這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在整個銀河系當中,我剛才說我們地球恰巧不在腿上,如果我們在銀河系的腿上都被星際中的塵埃所阻擋,不能夠看清,它整個都是發亮、霧蒙蒙的。霧蒙蒙的東西是什麼?就是宇宙中的塵埃,這些塵埃如果被恆星照亮了,它就會發光,籠罩在你星球的外面,讓你看不見外面,地球偏偏就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也沒有塵埃,乾乾淨淨的,你想看多遠就看多遠的地方。其實這一點比如我剛才說你二十幾個條件,更難得,也就是說地球不僅是一個非常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而且是一個非常適宜觀測宇宙的星球,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會對宇宙產生興趣?
如果我們看不見的我們產生什麼興趣?
小茉:我們為什麼要觀測宇宙?
老高:誒,對了。這就涉及到人為什麼要存在的問題。如果這個地球上只有貓貓狗狗植物什麼的,看到宇宙也沒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上說,地球上有人就顯得非常自然。我們再來看看我們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觀測、思考、分析、探索宇宙的生物,而且是地球上唯一能夠理解宇宙法則的這麼一種生物。
小茉:宇宙法則是什麼?
老高:所謂宇宙法則就是物理定律,我們現在都已經理解了黑洞或者什麼的,你天文學家通過各種計算,那麼老遠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它多重,或者是它離我們多遠,這就是宇宙的一些基本的法則,我們人類是可以理解,其實這個事情就是造成很多著名的物理學家老後都開始信神的一個重要原因,像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特斯拉,既然在晚年的時候都提出了一種想法,他們認為宇宙可能是由某種智慧創造的,而這種智慧和我們的人類智慧是差不多的
小茉:差不多?
老高:為什麼呢?如果它和我們人類智慧完全不同,我們就不能夠理解宇宙的法則。我們能夠理解他,就意味著當初創造他這個東西,他的思維方式和我們是一樣的,不然我們根本沒法理解,就像量子力學一樣,量子力學我們就只能觀測,沒法理解。他為什麼可以糾纏?他是怎麼傳遞信號,我們現在完全無法理解,但是從宏觀上來說的話,我們就能夠理解,也就意味著宇宙的創造是分為兩個部分進行,宏觀創造這個部分是和我們智慧差不多的,而微觀世界的創造和我們智慧完全不一樣,是另一伙人造的。
而能夠理解宇宙的能力和能夠探索宇宙的這種慾望,是絕對不會通過自然進化而產生。因為這事兒壓根跟生存有關係,所以人類的存在一定是有極為特別的意義。它的意義就在宇宙當中,我們人類誕生就是為了宇宙而誕生,而不是為了地球而誕生。所以從結論上而言,地球的存在以及人類的存在絕非偶然,它是因為某種目的而被故意創造出來的,而這個目的很有可能跟宇宙有非常大的關係。
小茉:那大部分人都不研究宇宙是為什麼?
老高: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看我的片
小茉:所以他們不知道他們的使命是?
老高:沒錯,探索
小茉:看我們的片兒
老高:哈哈哈,他們是看我的片兒很好,對你們的使命都是看我的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