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過去可以被改變的真正原因,阿德勒心理學 | 老高與小茉 Mr & Mrs Gao》
hello,大家好,我是老高,咱們今天來講如何過得爽,呵呵呵
那麼前兩天我們做了一期視頻叫一切都不是巧合,裡面介紹了世界三大心理學家的榮格,還有兩個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今天這個理論來自於阿德勒,那麼阿德勒是1870年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心理學家,他是猶太人,父母都是超級有錢的商人,但是他從小並不是很快樂,因為他小時候都有佝僂病,後來他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專業,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那麼由於他在醫學界的成績非常的好,所以就被弗洛伊德邀請到他精神分析學會去。
那麼和弗里伊德共事了幾年之後,由於兩個人觀點不同而分道揚鑣,那麼和弗洛伊德分道揚鑣之後,阿德勒就自己建立了一個叫個體心理學派,這個學派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因為他的心理學特別的實用
小茉:對
老高:你都知道?
小茉:我很不開心的時候就會看一些他的書。
老高:你都看過他的書?
小茉:就是你用佛羅伊德的理論就很容易鑽到死胡同里去,沒錯。
老高:關於弗洛伊德以後我們會重點介紹,畢竟他是三大宗師之首是吧?那麼咱們今天就把阿德勒的心理學裡面最實用的一部分介紹給大家,就是人生如何獲得幸福,就是我們開頭所說的人怎麼過的爽。
如何過得幸福
那麼要講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介紹一下阿德勒心理學裡面的三個核心的理論
第一個叫目的論
這個理論是跟心理創傷有關,什麼叫心理創傷?就是你以前經歷過一些挫折或者是痛苦或者是生活的巨變,造成你產生的心理障礙,一朝被蛇咬,10年怕井繩,這個就叫心理創傷,這種心理創傷很多人都有,只是有的人情節比較嚴重,有的人比較輕。
那麼關於心理創傷的問題,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觀點是完全相反,弗洛伊德認為你現在處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是由於你過去的一段悲慘的經歷所引發,所以要解決你這個問題,必須找到你的悲慘經歷,撫平悲慘經歷了,你的心理創傷就被撫平了,你的病就治好,這種你現在的問題是由過去引發的,這種理論就叫做原因論,而阿德勒完全不同意一種觀點,阿德勒的目的論認為你現在的心理疾病不是由於過去的問題引發的,而是由於你現在的目的所引發。
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個人他以前出門的時候可能跟人發生矛盾,被人打了,然後從此之後就再也不敢出門了,每天把自己鎖在家裡,這就是一個心理疾病,對不對?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因論,就認為這個人之所以不敢出門,就是因為他以前出去被人打了。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讓他努力的回想他被打的過程,讓他勇敢去面對這個事情之後,他就不再怕被打了,他就敢出門了,他的病就治好了
小茉:就有抗體
老高:就有抗體了,也就是說你不再怕這個事情了,你就不會有這種心結
小茉:怎麼才能不怕呢?
老高:就是不斷的回想,你見多了你就不怕
小茉:也有一定道理
老高:當然有道理了。但是大家也體會出了弗洛伊德的這種治療方法是相當的痛苦的,因為你要不斷重複你的痛苦,而用阿德勒的目的論來分析這個問題,就是這個人不出門是他不想出門,跟他以前被打沒有關係,他只是為了實現他不出門這個目的,故意找了一個他以前被打了這麼一個理由,這是個借口
小茉:就像現在有很多老公不願意回家,然後他就說我在家裡很壓抑,在家裡不放鬆
老高:對
小茉:或者是為出軌找理由
老高:對沒錯,所以阿德勒認為心理創傷壓根就不存在,人是不會因為過去而影響到現在,那麼人既然不會因為過去而影響到現在,他為什麼要不出門的?因為不出門是他覺得更舒服的一個狀態而已,他只是為了實現自己一個更舒適的狀態,而故意找了這麼個借口。
那麼弗洛伊德的因果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就是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現在是由過去所決定的,你有怎樣的過去就有怎樣的現在,所以你的現在是被過去所支配的,你不改變過去就改變不了現在
小茉:可我改變不了過去啊
老高:對,所以非常痛苦,幾乎無法治癒。你想治癒自己的心理創傷,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過去的原因,努力想辦法去解開這個結,而阿德勒認為人的現在是由現在的目的所決定的,而這個目的有可能是存在於你的潛意識當中,就說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你有這樣的目的,但是你的大腦已經開始為你的目的尋找理由,他上哪去找一個理由,就是上你的記憶當中去找,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然後把它合理化,讓你自己都覺得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了這個結果,而事實上這個原因根本就不存在於過去,而是你現在的目的,所以想要治療你心理創傷的唯一方法是改變你現在的目的,而不是尋找過去的源頭
小茉:我覺得這更合理一些,自己有主動權。
老高:對,再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喜歡一個人,你想去告白,但是你最終沒有去告白,為什麼?你說你緊張就結巴,所以不能高配。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要想讓你告白,你就必須先解決,你一緊張就磕巴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就可以告白。但是阿德勒認為你不去告白,是因為你壓根就不想告白,要想告白跟你結不結巴沒關係,一定會去告白
小茉:那個人不結巴也不一定去告白啊。
老高:對啊,那麼你為什麼不想去告白呢?你明明想去告白啊
小茉:因為怕被拒絕啊
老高:對,是因為你不告白更安全更舒適,符合你現在的心理需求,所以你才不去告白
小茉:就是現狀也可以接受
老高:對,你接受這個現狀,所以你就隨便找了個理由說我結巴,比如說你不結巴你就可能找其他的理由,那麼整體來說弗洛伊德的因果論是相當的悲觀的,因為你的現在是由過去決定的,而你的過去很難改變,所以你只有後悔的份你知道嗎?而相反阿德勒的目的論就非常樂觀和積極了,他認為你的現在是由你現在所決定的,所以你要改變你的人生,只需要改變你現在的目的。
也就是說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治療注重的是撫平傷痛,而阿德勒心理治療是建立勇氣,改變現狀的勇氣,那麼阿德勒不僅認為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他認為恐懼也好,自卑也好,都是我們逃避現實的工具而已。而且人現在所做出的決定,反過來還能夠影響到過去。
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人可能聽過這個故事,就是說愛因斯坦小時候很傻的,上學的時候連個小板凳都做不好,所以經常被同學被老師嘲笑,那麼後來愛因斯坦成為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做不好小板凳這個事情就成為了一段佳話,你知道嗎?同樣是做不成小板凳的,如果愛因斯坦後來真的是一個傻子了,那麼這個就是心理創傷了,你知道嗎?但他如果後來成為了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這個就成為一個反常的對天才的特質。
人們對於同一段歷史的解讀會因為後來的結果不一樣而不一樣,所以過去是有可能改變,所以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阿德勒認為人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很容易改變
小茉:只是有的人不想去改變
老高:對,那麼阿德勒的目的論和弗洛伊德因果論在學界都是有人支持,通過不同心理學家的治療方式不一樣,你多多少少就能看出他們是哪個學派。如果他不斷的追究你過去是怎麼了,他就是弗洛伊德派
小茉:我想去阿德勒那派治療
老高:阿德勒內派就是不斷的給你灌雞湯,不斷的鼓勵你而已。
好,那麼這是他的第一個核心理論。
第二個就是客體分離
這個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個非常核心的理論。首先阿特勒認為人的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這麼一說大家肯定不同意,因為人生中感覺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不像是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但其實你仔細想想,你覺得自己窮是因為你見過富,你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是因為你班上有學習好的,你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是因為有長得好看的,所以你煩惱的根源就是和別人的比較,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際關係是所有麻煩的源頭。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人際關係,就會用到阿德勒的客體分離理論,就是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你首先要把這個問題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你自己的問題,另一個是別人的問題,而你只需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能夠干涉他人。比如說你想辭職去當youtuber,然後你老婆不同意,現在很多人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用阿德勒的課題分離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要辭職你老婆不同意這個事情,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就是你要辭職,一個是你老婆不同意,你要辭職是你的問題,你老婆不同意是他的問題,按照客體分離的理論,你只需要解決你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你只要去辭職,你老婆同不同意是她的問題,你不能,反過來從你老婆的觀點,她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如果你辭職的話,她是要繼續跟你過,還是要改嫁他人?她不能夠干涉你要不要辭職這個決定
小茉:那他就完全不顧老婆的感受了?
老高:問題在這,就說如果你們開始互相顧及對方的感受,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你辭職這是你的決定,你老婆如果要改嫁他人是她的決定,你不能干涉,如果她真的改嫁了,那是她的自由,你要承擔這個後果。你如果不想承擔這個後果,你就不要辭職,就說你要通過你的決定去間接影響他人,你不能夠直接干涉他人
小茉:仙女星人啊。
老高:宇宙法則
小茉:你要是用佛洛伊德的思想解決,要先解決掉老婆
老高:解決老婆問題就行了。
那麼阿德勒認為人際之間會產生問題的最大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你介入他人的問題,另一個就是他人介入了你的問題,所以要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就需要把他倆徹底區分開來,那麼我們為什麼會介入他人的問題,而他人也會介入我們的問題,人之所以會介入別人的問題,就是為了得到一種自我的心理滿足,通過影響他人來實現自己的一種控制欲,或者通過得到他人的認可來滿足自我的心理需求。所以你介入他人的問題根本就不是為了他人好,而是為了滿足自己。
那麼剛才老婆和老公的例子當中,老婆之所以不同意老公辭職的原因,是因為如果老公辭職的話,生活就會變得不穩定,而生活變得不穩定,這是老婆的事情,老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判斷要不要去繼續跟他一起過,你要跟他一起過,你可以去找一份工作貼補家用就完了,或者你選擇改嫁,這都是你的自由。那麼反過來說你要做的決定就是你要不要辭職,僅此而已,你不要關心你老婆同不同意,因為你要去徵求他的意見的話,就是轉嫁責任,因為你最終比如說你沒能夠辭職,你這一輩子都會記住這個事情,以後可能成為你的一個爆發點,而你老婆如果屈服於就是你要辭職,雖然我不同意,我為了你我去另找一份工作,這樣給你過下去,結果後來沒有成功的話,這也會成為她的內心深處的一個結。所以永遠不要強調我為你都這樣,也不要強調你能不能為我怎麼樣,千萬不要去追求,一旦追求這個問題,人際關係就變得很麻煩。
總之你自己的事情只能你自己做出決定,你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大家注意阿德勒並不是希望一個人自私,而是希望每一個人他自己的內心能夠強大起來,不依賴於其他人,因為我們不能指望其他人對我們負責,我們也不能夠替別人著想,就是有些人他會覺得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但其實我們並不能夠為他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因為你並不是他
小茉:有的人就會說我都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但是在另一個人看來,這就是壓力
老高:沒錯,這就是人際關係問題最大的根源。我為了你你又為了我,結果咱倆都說不清,如果咱倆的目的是一樣的話,沒有問題。如果咱們的目標是不一樣的話,問題就大。
小茉:對,目標不一樣了。
老高:我剛才說了人為什麼總要去干涉別人或者被別人干涉,原因就是人追求這種心理滿足,所以你去關心別人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雖然你覺得你是全心全意為他好的,但實際上完全不是,你的潛意識中就是為了自己。
所以阿德勒特彆強調一件事情,就是父母不要表揚孩子,老師也不要表揚學生
小茉:不表揚?
老高:表揚就是一種干涉。其實表揚是一種洗腦,而且屬於二級洗腦,洗的是潛意識,他會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形成一個我學習,我努力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表揚的這麼一個種子
小茉:得小紅花
老高:對為了這個而學習,而不是真正對這個東西感興趣。這種洗腦就會造成他們認為自己存在的價值是別人的肯定,而不是自己本身。所以學校里會產生強烈的競爭的原因就在這。
那麼我們不是為了追求別人的這種認可而存在的話,我們應該如何存在?這就要提到阿德勒的第三大理論
共同體感覺
什麼是共同體感覺?感覺就是我們內心深處也是希望成為一個群體當中的重要的部分。
那麼阿德勒認為人不應該追求就是說得到他人的認可,而應該追求共同體感覺。就是說我們不應該追求得到某一個人的認可,而應該追求在一個集體當中擔當一個重要的職位。這個其實就是我們如何來感知自我存在的價值。
我們存在的價值並不是通過別人認可而獲得的,而是應該通過對集體的貢獻而獲得的。所以阿德勒認為任何人不應該追求競爭,他說競爭是一種沒有自信的表現,你要通過和別人的比較才能體現出自我的價值,也就是說通過別人的認可才能得到自己的價值的話,你存在就沒有意義。所以真正的高手從來不與別人相爭,那麼你如何體現自己價值,你是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就有價值嗎?不是這樣的,是你要通過對集體的貢獻體現自己的價值。
那麼這兩個他人認可和共同體感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如果你是為了他人認可而存在的話,他人不存在的時候你就不會行動。比如說做好事,周圍沒人看我就不做好事,因為我是為了得到別人認可我才做。但是如果是為了集體的共同利益,他就不會在乎別人有沒有人看。我做了幾件好事是為了大家共同,而且如果你是為了別人的評價在努力的話,那麼你就永遠無法獲得自由,你被他所束縛
小茉:我總是因為他的觀點做出改變,對。而共同體感覺就相反,你是為了自己而活著,我認為這是為集體做貢獻,我就這麼做了,別人的評價根本就不重要。
那麼夫妻之間也屬於一種團體共同體,如果共同體都是為了對方而活著,會非常的靈。
當然了夫妻兩個人目標相同的話還好,如果目標不同的話會非常的厲害。說我為你犧牲那麼多,你又反過頭來你又為我犧牲那麼多,兩個人的爭論是永遠不會停止。但是如果兩個人都能夠為整個集體著想做出正確的行動的話,那麼兩個人之間就不會有任何的矛盾的同時,集體也可以正常的發展。所有真正的夫妻之道是應該兩個人都為了兩個人好而努力,而不是為了對方而努力。所以我們一開始提到那個例子,就是老公要辭職,老婆不同意這個例子,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老公要辭職,老婆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貼補家用,就是兩個人做出的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共同體而下。
那麼怎麼才會有這種共同體感覺?阿德勒理論提到了三個步驟,第一步就是接受自己,你要完全接受你自己的存在
小茉:這有人不接受嗎?
老高:不不不,有很多人認為當別人不再評價他的時候,他就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這就是錯誤,換句話說就別人任何人都不存在了,你都認為自己是存在才行,這個是他的潛意識裡的一個部分。
很多人看上去覺得自己存在,但是你仔細想想,你是不是在為了別人而存在?就有很多孩子就是為了父母而存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上班的人也是一樣,我就為了公司而存在的,或者我就是為了家裡老母親或者是為了老婆而存在,這就完了。你不能夠接受自己的存在的話,你就無法體會到共同體感覺,當你能夠完全接受自己的存在的時候,就不再會理會他人的侮辱,他人對你的評價就不重要了,因為他們在不在你都在。
第二就是信賴他人,這個信賴是無條件的,大家可能也會覺得很難是吧?我怎麼才能無條件的相信別人呢?你如果不走出這一步,別人也不會信賴你,你必須無條件的信賴他人,他人才會信賴你,這樣才會組成一個合理的共同體。
小茉:就是你把卡都給了我,我才能把錢都給你
老高:沒錯。這樣道理有很多老公老婆就是說自己都把著自己的錢不肯給對方,就怕對方拿去的時候隨便花掉了或者跑了。如果你達不到這種心態,你們兩個壓根就不要組成共同體,你需要做的事情
小茉:拿著真的跑了怎麼辦?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卡給對方,而他跑不跑是你需要承擔的後果,你不能夠介入它跑不跑,這個事情是由他作出的決定,如果他也信賴你,它是不會跑,他跑了肯定另有原因,它跑肯定是有原因的,就是不喜歡你這個人,對錢沒有關係
老高:沒錯,就像剛才我們說老公要辭職,老婆不同意,你會擔心你老婆改不改嫁,就說明你們倆之間一定有問題,如果你們倆是絕對信任或者關係好的話,你根本就不會擔心她會改嫁的問題。所以要學會相信你共同體的另一個人或者另一群
第三步就是對整個共同體做出貢獻,你不能夠干涉別人,但是你要為整個整體作出貢獻,你不能夠去損害整體的利益,如果損害的話別人就不再相信你,你就不再是共同體的一份子,你的存在就沒有價值,阿德勒說你只要做到這三步的話,你的這種他人認可的需求就不存在,你就能從他人的評價中獲得釋放,獲得真正的自由。
那麼不活在別人的評價之中,就會被別人所討厭
小茉:感覺很大
老高:對對對,別人說什麼你也不聽嗎?你只做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小茉:可是,我雖然沒聽,可是我在為這個集體做貢獻,他為什麼討厭我
老高:別人也會討厭你?
小茉:會耶,這你一直在那幹活
老高:之類的,對不對?很不合群的那種感覺對不對?所以你要想獲得真正的心理解放,獲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不怕別人討厭,因為他討厭你對你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小茉:他怎麼說無所謂
老高:對完全沒有影響。真正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什麼時候你被別人討厭了,你就自由了,那麼被討厭的勇氣也成為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核心辭彙。
那麼在最後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就說像比爾蓋茨也好和貝索斯就這麼有錢的人,他們為什麼還在不停的工作?
小茉:他們想為共同體做貢獻
老高:沒錯,就說他們到那個程度了之後,他們的共同體就是整個社會,他們為什麼想為共同體作出貢獻?因為為共同體作出貢獻是人生最終的目標,那麼我們沒有像他們一樣為社會做出貢獻,難道就沒有實現最終的目標,也不是。我為家庭作出貢獻了,就為我們共同體作出貢獻,我就已經實現目標。所以在任何時候我都已經得到了人生最終的目標而得到了滿足,於是就得到了幸福。
小茉:比爾蓋茨也對他家裡做出貢獻,他為什麼還要?
老高:幸福是不斷產生不斷進行下去。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只要是為共同體作出貢獻,每一點都是幸福,幸福並不是說我人生最後等我臨死的時候,我達到人生最高的目標了,我賺了最多的錢,我躺下的時候我覺得我幸福不是這樣,幸福在每時每刻發生,你只要做出一個對共同體有意義的事情,這一時刻你就獲得了幸福。所以幸福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很容易獲得的東西。
小茉:所以看完這個影片也可以獲得一種幸福,沒錯,就是為我們共同體做出了貢獻。像我錄完這個影片也是獲得一種幸福,因為為共同體做出了貢獻。大家注意,你做出的行為對共同體有異議,是對你自己所處的共同體有異議,你不需要做對其他共同體有意義的事情,也就是說你不需要對其他人的老婆負責,對他們都是有意義的事情沒有意義。謝謝大家。
Hello